網上對談

文藝復興 : 珠寶的黃金時代

Cupid circa 1590-1620

從1500年代到17世紀初,歐洲裝飾史經歷了真正的黃金時代。

文藝復興 : 珠寶的黃金時代

珠寶被視為最能表達個人特色的裝飾藝術品,在此前男仕和女仕從未如此大量地佩戴他們,君主​​及其宮廷也因其而閃閃發光。戒指、吊墜、手鐲和腰帶結合了精湛的技術和無限的想像力,被人佩戴在身上體現了文化及藝術如何版復興,及受到古代的影響並參考了當時文藝復興大師的創作。在法國圖盧茲的 Fondation Bemberg舉辦的「黃金與閃耀:文藝復興時期的珠寶」展覽中,遺蹟策展人和展覽策展人 Julie Rohou 以及 L'ÉCOLE 珠寶藝術學院講師兼研究員 Marie-Laure Cassius-Duranton 邀請參觀者一同去探索珠寶背後的意義,並融合當時期個人和盛況、自我表達和對社會的反思。 

講者:
 Julie Rohou, 遺蹟策展人和展覽策展人
Marie-Laure Cassius-Duranton, L'ÉCOLE 珠寶藝術學院講師兼研究員

 

圖片:
Cupid 
Germany or Netherlands, circa 1590-1620 
Chased and enameled gold, rubies, diamonds and pearls 
© RMN-GP (Musée de la Renaissance, Château d'Ecouen) / M. Rabeau

L'ÉCOLE網上對談

L'ÉCOLE珠寶藝術學院舉辦的網上對談,邀請兩位專家透過45至50分鐘的對談,探索珠寶世界的新角度,對談結束後設有問答環節,您可透過即時通訊功能發問。如欲學習更多,L'ÉCOLE將於活動後向您發送詳細的參考書目。

網上對談以法語及英語進行,提供粵語、普通話及日語即時傳譯。節目結束後,對談將上載至L'ÉCOLE YouTube供您隨時重溫。

參與L'ÉCOLE的講座,讓您與世界各地的珠寶愛好者一起探索和學習,滿足對珠寶藝術的好奇心。